Archive for 01月, 2010
AQM给中国IT带来什么
什么是AQM
“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AQM)是惠普在整合了美科利相关产品后,融入了惠普最新的技术与智慧,形成的一款全新的从业务的角度来管理其应用质量的软件,从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方向和传递之处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三方面测试,进而保障应用质量。”
通俗地讲,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是对企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即应用软件从需求、可行性、开发、风险到运营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支持,优化保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从角度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AQM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第一, 可靠的服务,满足业务要求所需的功能。
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以企业业务为中心,HP Quality Center 软件能够从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关注应用程序是否提供了满足业务要求所需的功能,从而更好的保障开发的应用程序具备稳定可靠的功能。另外,该方法有助于在生命周期中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降低解决问题的代价,使得修复问题也更容易。
该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开发一个业务所需求的应用程序,这也就意味着帮助企业最好地去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给客户最合适、最紧迫需求的服务或产品。不仅如此,因为HP Quality Center 软件能够尽早地发现潜在的问题,为企业大大降低风险,同时在成本上也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削减。
第二, 高效的服务,保证应用程序具有足够的性能满足业务要求。
HP Performance Center 软件能够为应用程序功能的性能提供保障,使应用程序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使用需求,具有足够的扩展性,另外还要满足生产环境的SLA,从而最终保证应用程序的功能具有足够的性能可以满足业务要求。
HP Performance Center 软件提供首个生命周期方法,可对应用程序性能进行优化并为应用程序提供扩展,以支持用户的正确数量、交易量和性能水平。
HP Performance Center 软件帮助企业从应用程序的性能上达到最高的标准,根据客户的需求从应用程序的稳定性、使用的人性化、扩展升级的便利性以及对生产环境SLA的适应性等提高应用程序的质量,并且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意外。
同时,HP Performance Center 软件在进行性能测试优化后,能够为企业提供2-4倍的吞吐量,大大地为企业节省了硬件的投入成本。
第三,放心的服务,保障整个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HP Application Security Center 软件能够针对应用程序的安全能力是否满足业务要求进行测试评估以及改进,测试应用程序是否针对所有已知威胁进行了评估,测试是否存在黑客可以穿透的后门,在整个应用程序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随时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从根本上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HP Application Security Center 提供完全自动的 Web应用程序安全性测试,可以评估企业成千上万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让企业的开发人员、质量保证 (QA) 团队和安全专家主动地进行 Web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和补救,并且有助于在处于不同地点的各部门之间开展协调的应用程序安全性测试项目。
HP Application Security Center 软件保障了企业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企业客户对于服务或产品的安全性体验也就得到大大提升。而企业的安全保障团队从人员成本到工时成本,都将得到大大地缩减。
AQM直接为企业带来哪些量化价值
|
AQM为中国IT企业带来什么
1、 从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及安全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的服务或产品质量,降低企业风险及成本。
2、 大大改善中国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及运营环境,带来极大的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中国中小型的IT企业由于起步较国外晚,资金不足等,导致企业在设计开发应用程序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从而影响应用程序的质量,进而导致无法吸引更大的投资,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而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从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的前端开始保障其质量,进而将大大地改善中国IT企业整个的生存环境。
3、 是企业从规模较小向中大型企业转型的极佳助手。
受资金的限制,许多IT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便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受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在发展中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二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由于没有对过程很好控制及纠错的软件或解决方案,导致企业出现滑坡,倒退的情况。而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在企业转型这个过程中正好是一个非常优秀有效率的方案,能够保证企业产生最大的产出投入比,助企业顺利向中大型企业转型!
可以说,HP应用质量管理解决方案是中国IT企业极其需要的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大型企业IT应用系统管理支持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笔者认为其在中国IT市场上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中国互联网3大孵化项目对比PK
1月5日,继“18计划”、“创新工场”等互联网领域孵化项目之后,“免费软件起飞计划”正式宣布启动。不同于常见的天使投资或者风险投资,这三个孵化项目都是以比较独特的形式出现,投资方显现出承担更大责任、更强专业性质、既是长期投入,主动性也更强。将这3个项目进行PK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 涉及金额及资金来源
“18计划”涉及金额5亿元,资金主要来自盛大。
“创新工场”涉及金额5年内投入8亿元,资金主要来源于李开复依靠个人魅力募集的投资股东,其中包括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俊等。
“起飞计划”涉及的金额则为10亿元,资金来自红杉、高原和360,其中红杉和高原均是著名的风险投资商。
从资金的金额及构成来看,“起飞计划”的投资人对项目评审更为专业,资金实力也更强大。这一轮PK,“起飞计划”暂时领先。
第二, 针对的领域
“18计划”针对网游这个领域,一切成品半成品网游皆可成为投资对象。
“创新工场”针对的领域则相对广泛一些,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它的目标,针对的对象则只是能力好的一些个人创业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创新工场成功的成功期更为漫长。毕竟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从idea到商业项目,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起飞计划”更为聚集,它只关注互联网当中的免费软件,条件之一便是向用户免费,且对用户无不良记录,均可申请加入该计划。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18计划”的背后,盛大本身就是一个“网游帝国”,而“起飞计划”中,360则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免费软件提供商。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点上,“创新工场”较其他两个项目显然更弱。
第三, 运作模式
“18计划”实质上是作为盛大的一个部门在运作,盛大通过帮助以及投资其他比较有价值的网游企业及个人等盈利而从中获得自己的收益,由此建立起一个网游平台。
“创新工场”则是以公司形式运作。它召集110个精英,从最开始的阶段进行培养,到中期成型后,选出比较有价值的几个建立子公司并脱离“创新工场”,扶持至其盈利而获得收益。值得关注的是,整个过程是以李开复先生的个人经验以及判断力为整个方向的主要掌控因素。李开复先生固然经验丰富,但却不是神。是否会出现判断错误,不好评判。
“起飞计划”既不是以部门运作,也不是公司模式运作,而是由各合作方人员组成委员会。主要由投资委员会和产品技术委员会进行整个项目的运行。投资委员会由该计划的三大发起人沈南鹏、涂鸿川、周鸿祎组成,共同筛选有意加入计划的软件公司和个人作者;并根据在360平台上的运行状态,筛选出优秀项目,提供管理体制、商业策略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指导,需要判断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产品设计和功能的可优化度,并决定该项目在技术、产品、用户等方面优化方向的支持力度;同时提供发展报告,作为投资委员会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
“18计划”以一个公司部门的形式进行运作,首先在规模上它是无法和其他两个相比,同时由于部门化的运作必然会带来很多限制性因素,其中它还是更加偏向商业化的运作,缺乏对整个领域的导向力度,社会效应相对后面两者是远远不足的。整体来说,“18计划”更偏向于比较单纯的投资行为,所带来的行业效应以及社会效应都是远远不够的。
“创新工场”本身的运作模式让人感觉比较繁重,个人创业色彩比较浓烈一些,虽说商业模式独一无二,但是后期随着子公司的增多,人员频繁的流出和流动,李开复先生必定事务越来越繁重,“一对多”的培养和“一年”的周期,让人觉得并不是十分的合理,所以笔者认为这个模式不会被看好。
“起飞计划”以委员会的形式运作,有较合理的设置及分工。提出的商业模式,即基础软件免费使用,增值业务收费的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做法,同时针对中国软件行业目前的现状来看,软件行业本身是极其需要这么一个“起飞计划”的。“起飞计划”有技术委员会的保障,投资委员会的决策,显然不仅仅整个运作比较合理,而且具有比较大的社会效应和行业效应。对于风投来说,这也是一个十分好的投资去处。所谓真正的双赢才是硬道理,我认为这才是对“起飞计划”最合适的评价。
第四, 发起人及参与者
作为公司部门运作的“18计划”发起人和参与者都是盛大。
“创新工场”的发起人是李开复先生,参与者则包含“创新工场”的投资股东,如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俊等等。
“起飞计划”的发起人是红杉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高原资本合伙人涂鸿川、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共同发起和参与的项目。
通过这轮PK,到底哪个计划更适合创业者,想必创业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世界的 我的”交行信用卡品牌广告分析
世博年,乘世博之风的品牌非常多,我想就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社会反响比较高的品牌案例来略作分析。
(案例背景:)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09年4月开始便以“世界的,我的”品牌口号开展了世博主题卡的卡面设计活动,而09年12月7日开始则开展了“我的世界宣言”网络征集评选活动,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参与,近日在全国电视台、户外LED大屏幕、网络视频等多渠道全面上线了以“世界的,我的”为口号的最新品牌广告。
(案例分析:)
交通银行信用卡在其品牌建设前期,紧贴社会大众最关注的话题——“世博”,运用 “海选征集”以及“体验式”的活动营销方式,成功地吸引提高了社会大众对品牌的关注及参与度,为品牌建设中的广告发布凝聚了力量,形成了一触即发的形势。
2009年12月25日正式全面上线的“世界的,我的”交行信用卡品牌广告,以轻松美妙的音乐,简洁而富力度的广告画面迅速地抓住了大众的眼球。
广告以现代化的年轻一族形象出现,这跟目前市场上使用信用卡的主要群体是十分吻合的,整个广告以“世界的,我的”贯穿始终,4个主角,穿插3个理念:
1、“世界的旋律,飞扬我的节奏”
它以一个年轻动感的女孩沉浸在音乐中欢快前行的形象出现,给大众的印象是非常地赏心悦目,欢娱而跃跃欲试的感官感受。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年轻、个性的生活,在感受着世界脉搏的跳动的同时,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绽放美好的人生节奏。满足了现代年轻一族个性释放,追逐世界脚步的心理需求。
交行由此传达给大众的便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信用卡。这种生活方式是更世界化的,也是更个性化,更随心所欲的。
2、“世界的潮流,拓宽我的思路”
画面接下来的是一位知性优雅的女白领手拿潮流杂志乘公交车的一幕,将品牌理念“世界的,我的”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杂志”、“公交”等样样都是我们每天都接触的事物,然而也就是这些熟悉平凡的小细节,在瞬间让大家觉得感动。世界的开阔,在日常生活当中,悄无声息地拓宽着我们的思维以及我们的希望。
交行借此影射出交行信用卡是个人与世界的链接,信用卡在生活中间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就是那些平凡而熟悉的小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意义。
3、“世界的灵感,成就我的高度”
在广告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两名时尚健康的男性形象,字眼则着重放在“成就”上面,自行车转弯,背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小朋友的涂鸦触发了事业男性的新灵感。这其中,无论是谁都代表着一种成就,与成就而随的喜悦以及小朋友随手涂鸦的梦想在我认为是整个广告当中最具感染力的一个部分。
“世界的,我的”品牌理念完美自如地与人生所追求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自然会引起大众的共鸣和认同。
纵观整个交行信用卡广告,我们会发现:世界很大,我很小,但交行信用卡将我与世界连接起来,原来我们与世界一体。我是世界,世界即我。在整个广告最后出现的世博中国馆,本意是天人合一,广告精神与其一致。“世界的,我的”品牌理念与世博精神的高度吻合,为交行信用卡大大提升了功能之外的价值。
交行在整个信用卡的品牌建设中远远不止卡片的功能性,而是注入了更加人文的因素,比如,梦想、成就、积极、开阔以及那份随心所欲、率性等等,这也为品牌的后续推广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为每一名中国大众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 “世界的,我的”梦想和坚持。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交行世博信用卡,在这场世博东风中会成为大赢家,迈出世界品牌的坚实一步!
Turn on tomorrow ——看三星品牌口号之变
2010年1月1日,三星正式启用新的品牌口号“turn on tomorrow”。提起三星,人们至今想起的还是那句“Samsung Digital: everyone’s invited”(三星数字世界欢迎你!),这句朴实无华的口号,体现了三星在过去10年“稳健经营”的品牌理念。如今,启用新口号“turn on tomorrow”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出三星品牌战略的转变,可以用三个“变”来形容三星的转型之路。
第一“变”:角色之变
引领者向开启者的转变
可以说三星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如今行业内响铛铛的品牌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曾经也遭遇过最低谷。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三星以一种“稳健”的经营理念,不仅跃入了行业的引领者之列,而且极大地巩固了“全球电子行业一哥”的这个位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三星近年来品牌溢价不断提升中看见。同时,我们也可以从2009年9月17日《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榜单中得出这一点,三星品牌获登第19位宝座,较08年上升了两位,而且在榜单中再次超越索尼。
引领者的位置得到稳固,三星品牌便立刻改变了以往“稳健”的一个形象,而以“开启者”的全新姿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对于大众,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以及期待;而对于行业,这是三星一种“王者”姿态的体现,所谓时机恰到好处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三星比谁都明白,要去守住一个江山,那么就去开启一片江山,之后,能超越的就只能是自己。
“turn on tomorrow”体现的就是这种“开创者的精神”,到达一个既定的目的地之后,果断勇敢地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第二“变”:市场之变
个性的释放
电子产品发展至今,其发展速度和变化是令人乍舌的,与此同时,消费市场的接受力和包容力也绝对称得上奇迹。人类科技文明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绝对不为过,而由此带来的经济市场反应便是产品的同质化。
在刚刚跨入21世纪的时候,电子产品的竞争都还集中在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上,消费市场关注的是这个产品的技术高不高级,质量好不好的问题上。三星在那个阶段采取“稳健”的品牌战略,无疑是与市场贴合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一两年来电子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随着年长一代的退出,年轻一代,尤其是80、90后逐渐成为电子产品的消费主力军,消费市场反应出来的是强烈的“个性渴求”。三星在这个机遇点上转变品牌战略,在品牌当中加入“开启、个性、创新、未来”等几个元素,将极大地引爆消费市场的个性释放,创建品牌“开启未来”的新形象,加强品牌与消费市场的联系,逐渐形成三星电子崭新的世界。
“turn on tomorrow”传达的就是这种“年轻的勇气”,未来始终充满了繁复的变化,三星的勇气在于面对每一个挑战的时候都心无畏惧,积极战斗!
第三“变”:主题之变
未来的主题
“环保”是未来永恒的主题,这个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当中,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必要的社会责任体现,未来的趋势必定是“绿色经济”,违背这一规则的品牌自然会在规律中消亡。
三星作为行业老大,他要开启的当然远不止经济的效益,同时也包含了社会的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星要开启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一种回馈,而是一种引领,运用未来的科技,引领整个社会朝向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展,创造大众“想象的产品”。三星要开启的环境效益不仅仅是一种环境的保护,而是一种共享,运用未来的理念,与行业共享,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电子世界”,实现大众“想象的明天”。
“turn on tomorrow”提倡的是种“社会责任的承担”,承担的是对所有生命的承诺,一个美好生活,美好地球的承诺!
“Turn on tomorrow”——三星站在这个时代转折点,带着把握明天,创造未来的决心,誓言为我们开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未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0年08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