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前期的商业模式往往非常简单,非常肤浅。这种简单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不明确,说战略太大了点,其实就是初期的一个发展思路和规划。未来这家小公司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前方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竞争对手那里有些什么状况?这是不明确的。二是产品与服务不明确。产品的模糊性表现在定位不精不专,没有真正深入到客户群中间去,所谓的需求了解是浮于表面的,没有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服务的模糊性表现在为顾客着想体现在口号和想法阶段,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从想法到行动步骤之一二三,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逐步清晰与细化的过程。
2 任何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都不是在起步之初就一步到位的,除非之前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非常深厚,且有成熟产品做支撑。小公司的做法与大公司的区别在于,钱少,人少,只能是游击战或者搞奇袭。在今天,奇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只能从产品慢慢过渡到服务,再想法提升到品质。至于具体在哪个方向上深挖细作,一是视客户的需求而定,一时之间可能摸索不到那根筋,得花时间和心思;二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缺陷而做,只要多观察,肯定会有所发现。若能在竞争对手的强势中寻找弱势,可确保一击成功,且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三是探索发现并逐步创造蓝海领域。这是一种思路上的纵向开阔。服务的内容无边无际,看你的选择方向;品质的东西见仁见智,看你如何开客户的心智。
3 小公司成立之初往往都有几个产品,但这个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有些必须要调整方向,有些必须要扔掉。容易做大的小公司一定是灵活度非常强,适应市场能力非常强的。任何一家公司,其发展的历程都是一个不断适应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小的好处就是灵活,包袱少。不象联想那样的大公司,换个标识地球都震动。小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但不确定中逐步找到确定的因素作为长期发展的支撑,这需要思考和行动。
4 小公司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变化的,是一种修正的过程。这种修正,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意为之,朝着赢利的方向不断修正。最终,水到渠成。靠什么赢利?靠客户认可的价值赢利。它包括:产品、服务、品牌及其周边的延伸和相关的附属品。现实中,个人眼睛所见,最终利润点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依附于产品周边的一些相关品,获得最为丰厚。过去有句古话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原话不记得了)这就象产品与其赢利点一样。没有产品就产生不了赢利,但产品不是赢利的核心,产品只是通往赢利的一个途径和桥梁。赢利的关键点多数是周围的附属,所谓的蓝海领域,往往多数都在这一领域。
5 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只有适应变化的生存能力。剩者为王的时代,活下来本身就意味着赢利,不过它的性质不是直接体现在经济上而已。当然,跳出模式看模式,也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不一定非要搞个什么条条框框,关键是得有核。这个核,非经济性的,就是你企业存在的价值。经过几十年活下来的,靠的就是这颗核,有人把它叫做企业文化,是经过市场真金检验后提纯的。
内容还需要时间继续补充。
1 做互联网不同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卖有形的产品,是否能够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产品因素占据很大比例。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不同。个人体会,许多时候,互联网不是卖什么的,而是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服务和满足。你能为客户创造多少价值,提供多少服务,这种价值对客户是有利的吗?是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吗?是他们所期待的吗?当你所创造的价值得到客户从思想到心理的认可时,才会有下一步的话。
2 许多时候,客户对于自己正在使用的服务并不是很清楚。这种不清楚表现在认知上。认知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是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要想改变它,需要多花些功夫。客户不愿意使用你的服务,有许多原因,或者是之前不愉快的经历影响了他的决策或者是对于你的服务认识模糊,或者是干脆对此类服务根本不认可。要让客户改变认知,就必须帮助客户理清价值所在。许多技巧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要想无招胜有招就得从根源出发,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方能够立竿见影,效果也才明显。
3 如何理清价值呢?从哪里下手?一是来自对自己全方位的认识,包括产品、服务,含金量、品牌效应。有一点切身体会,所谓的产品的卖点是为客户准备的,不是为产品而准备的。这个卖点是要吸引客户,但客户千差万别,因此,你的卖点不应该是单一的。针对不同的客户,应该选择不同的卖点来打动对方。另一方面,价值来自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对手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所提供的价值与竞争对手所提供的有何不同。客户从头脑中,从心理上,如何判断你所提供的服务会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甚至更胜一筹呢?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剥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渐渐地,思路也就清晰了。
4 在搞不清状况时,先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怕问题多,就怕想不到问什么角度。问题多了,答案也自然出来了。许多时候,发展的思路蕴藏在反问的背后。通过与客户的接触,不光是帮助客户理清价值,也是通过客户这面镜子,逐步认清自己的价值。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的一个过程。所以,客户永远是对的。
今天讲得有点乱。个人感受还很肤浅,不成系统。朋友们有什么高招,尽管交流。
1. 有幸参与了这一期《赢在中国》36强进12强的节目录制,看四位选手同台PK,无声的商战硝烟激烈而残酷。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一趟现场观众当得值!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于处在创业路上的人来讲,所受到的教育远比教科书来得直接和生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从别人的错误中进行反思,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进步。
2. 选手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不知道是由于初次上电视太过紧张导致词不达意,有的选手回答问题时甚至结结巴巴;还是由于选手对自己的创业项目没有理清发展思路和脉络,多名选手在回答评委提问时显得逻辑混乱,毫无章法,抓不到重点。
3. 三位评委的问题与点评招招见血,直击要害。熊晓鸽始终围绕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进行,看得出此人思维慎密,逻辑清晰。那些想通过忽悠的方式获得他青睐的选手基本等于白日做梦。去年三位评委马云与吴鹰深受观众喜爱,甚至出现了粉丝。看今天的一场点评,估计今年史玉柱也会受到众人的追捧。熊晓鸽一直不温不火,相比其他两位似乎少了一些锋芒。其实,在这平静的背后,蕴藏的是一双火眼金睛静观其变。往往是几个问题过后,选手便原形毕露,紧张冒汗。从熊晓鸽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投资人对创业者的要求。如学习能力、组建团队、成员作用是否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法律风险等等。
4. 马云的现场点评非常具有建设性,为选手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真可称为创业者在路上的导师。今天的精彩语录:“赚钱的企业不一定活得长,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够走得长久!”、“老板怎么样,员工就会怎么样(意思是老板是员工的榜样,老板做得不好,员工也会跟着学坏)”、“不要把创业看得太年轻”、“要学会反思自己”、“大家都喜欢看太阳的辉煌,其实创业者更多的应该看到太阳背后的黑暗,看一支队伍要看它的执行力,看它经历无数的挫折与打击时是如何去应对的”、“要想做成一个好老板,先要学会做一个好员工;一个连普通员工都做不好的老板,做老板也不见得就会很优秀”等等,非常多,大家在电视机前欣赏吧。
5. 史玉柱因为他大起大落的经历,其提问的角度显得有些特别。与前两位评委相比,史玉柱更显得话外有话,意味深长,值得选手反复咀嚼和深思。比如企业制度:制度一定是无情的,人可以有情;比如危机管理: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你有这方面的预案吗?比如利润:若是微利的企业基本可以不用做了。比如逆境:你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大男孩。你太顺了!在现场,史玉柱的话语会让人感到其经历重大挫折后的思考是非常有道理的。无论哪个问题,往往背后都埋伏着危险,只是创业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但愿史玉柱能够让创业者有所觉悟,有所改变。
6. 今天有个词语被频繁提起,那就是商业模式。评委最后一致弃权,原因也在这里。什么是商业模式?你赚钱的方式和你持续赚钱的能力。你从何处赚钱?你如何保证能够长久地从此处赚钱?或许,这也是今天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真实状态,商业模式不够清晰,企业发展思路不够明确,但依然在进行着,只为一个梦想,只为实现自我的价值。创业者一定有激情,但仅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激情与冷静周密的头脑缺一不可。在今天,做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定要学会带领团队发挥作用,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落幕了。
首先说明,这里所指的互联网公司不包括国内众多软件与系统集成的公司。
1 第一类是以新浪、搜狐为首的大型门户网站。主要赢利模式为“实时新闻+在线广告”。丰厚的广告收入靠的是巨大的网络访问量在支撑,发展初期市场培育时间较长。06年新浪借助名人博客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博客为新浪带来了新一轮流量高峰,也带来了广告收入的增长。
2 第二类是阿里巴巴这类B2B、B 2C网站,淘宝、支付宝是电子商务的典型代表。初期以免费手段迅速搭建起一个综合性的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在聚集大量人气后通过让买家免费、卖家付费的方式建立商户会员并实行分级管理以获得长远发展。目前B2B与B2C的界限正日益模糊,未来的趋势应当是B2B与B2C的平台互通与资源共享。
3 第三类是以早期盛大、智冠为首的这类网游公司。先期通过代理欧美网游,借助渠道进行游戏点卡的销售,带来销售收入的增长。早期国内网游赢利很成问题,一方面是欧美游戏代理费用高昂,另一方面渠道商将利润吸干了。陈天桥则独辟蹊径,抛开繁琐的渠道,直接找到网吧这个最靠近目标消费群休的终端,借助网吧业主进行激励式销售,一举获得巨大成功,为众多后来者所复制。目前为吸引人流量,众多网游均实行免费方式。
4 第四类是以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公司。赢利模式看上去很简单,就是叫厂家花钱买广告位,收益或以点击量论,或以广告位置算,具体外行人无从得知。但因为搜索的作用在信息海洋的互联网世界中显得举足轻重,所以百度在国内获得巨大收益并成功登录纳斯达克。
5 腾讯公司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中的一个特例。通过QQ的方式聚集超强的人气,再围绕人流量进行相关虚拟产品的开发。仅QQ秀一项(为自己的虚拟形象买件漂亮的外衣),就为腾讯带来上亿的收入。所以,当马化腾成为经济年度人物时有句评语说得非常好:玩也是生产力。与新浪搜狐相比,腾讯没有内容枯竭的压力。
6 众多视频网站。其赢利模式是视频广告插播,赢利远比新浪难。一方面是目前视频网站缺乏优秀的内容支撑,难以吸引到大量人气;另一方面,技术难度和色情网站的冲击使得视频网站的赢利任重而道远。
单一的广告收入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服务器开支,所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同时都在做SP。借助彩铃、图片下载取得更多的收入。
值得一说的是网易,国内互联网市场经历寒冬时,网易凭借手机短信异军突起。此外,为迅速聚集人气,网易也开发了泡泡,一款与腾讯QQ相类似的产品,网易也是国内最早的网络游戏公司。应该说,从一开始,丁磊确立的商业化道路就足以让网易傲视群雄。
一、互联网技术使库存成本接近于零,正将大规模定制市场转化成无数利基市场,主流不再是唯一标准,非主流跨越时空限制,正日益变得重要,无数个利基市场组合起来同样庞大。前提是,你要想办法提供无限多种选择的可能。因此,资源整合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谁有能力在今天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并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就能在明天的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首先在金融层面进行较量,也就是资本市场的角逐将会更加震荡和剧烈。
二、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人们更乐于去探索和尝试数不清的未知领域。问题是,作为生产商和制造商,你如何去引导目标消费群体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走向长尾?利用搜索引擎和推荐评价可以做到。这同时也意味着,消费群体差异化、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时代已经到来。在传统经济领域,你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力抓住大众消费群体,那么在互联网风行的经济领域,你至少也得想办法抓住小众消费群体。
三、业余制造者的力量不可忽视,在业余者传播的内容中可能蕴藏着明天的商机。问题是,业余者如此之多,哪一个是你正在寻找的呢?不如认真研究一下消费群体的兴趣转移,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以人为本,从心出发,只要你有能力去不断发现并满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消费者产生什么样的需求,到最后我们会发现那都是出于人类精神层面的需要,也就是情感需求而做出的多样性选择。
四、传统的经济学使用二八法则,强调二,忽略了剩下的八。长尾理论完整地补充了,主流与非主流是完全并存的,头尾兼顾才是正确的市场策略。在长尾理论中,不是非此即彼的黑与白的较量,而是更大范围的“和”。由于集中化仓储使得供应成本大幅降低,因此,连接需求与供应的中间环节——特流在未来贸易中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重要。但物流老大的地位国内目前还没有明确归属,物流界资本与人力争夺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五、长尾无处不在,包括爱情选择。借助互联网,我们的择偶对象早已经从邻居和同事的地域限制转变成了面向全世界的无数多个金发棕发。只要你愿意,24小时都有人在世界某个寂静的角落等着你的出现,与你发生一场爱情神话。在这样的时代,有多少人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或许,正如某句话所讲,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长尾的时代已经到来。
http://www.58t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