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2月, 2006
民营资本中有可能出现洛克菲勒吗
【新闻】
据报道,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投资铁路已于18日正式动工建设。该铁路东起广东罗定站,西至广西岑溪,正线全长75. 685公里,工程总投资14.48亿元。8月22日,深圳中技通过拍卖竞投方式收购国有的罗定铁路,并承接大量债务。经过优化资产结构,深圳中技引进天津宏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一起参与罗定至岑溪铁路的建设。据了解,该铁路是广东省十二条出省铁路通道之一。
【分析】
一、 破坚冰的信号
此新闻有三个点值得人关注,首先是民营资本真正介入了国有垄断资源的领地,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落,但这是个破坚冰的信号。众所周知,我国加入WTO有五年时间了,众多的领域目前都已向民营资本开放,但诸如石油,铁路等公共资源仍然掌握控制在国有手中。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市场要求的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变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垄断终将为自由竞争所替代。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目前的所有努力只是在加快垄断更好地向自由竞争过渡而已。
尽管打破垄断需要国家相关部委下相当大的决心和超乎寻常的巨大勇气,但由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垄断不可能永远占据公共资源的主角。公共资源的开放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谁有机会抢到第一杯羹,谁在未来竞争中就跑在了众多对手的前面。公共资源有计划、有批次地向民营资本开放是早晚的事。
二、介入程度会有多深
我们注意到,此次罗定铁路拍卖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已经有“大量债务”,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有了民营资本介入的一个机会。春运即将到来,我们可以再关注一下,中国境内目前还有多少条举债经营入不敷出的铁路?他们负债经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深究起来会挖出更多的东西,但今天这个话题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我想问的是:是不是所有的公共资源都只有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向民营资本开放?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不懂经营的人将公共资源搞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民营的可能性?而对于目前象石油、天然气这样大赚特赚的垄断资源,负债经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民营资本介入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国家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一定的政策偏差,由于国家幅员辽阔,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地区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由垄断资源的情况,不免让人想到国营的就象家里受父母宠爱的孩子,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先给这个孩子留着,等到他不想要了,或者是要不起了,才给民营这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来收拾残局。再看看目前吵得沸沸扬扬的邮政改革,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制度,到底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就会有这样大的待遇差别?我们的公平竞争从何处去体现?
三、控制权的争夺大战拉开序幕
公共资源的一丝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市场的风暴。在这个运输业日益重要的年代,谁控制了铁路的运输权,谁就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民营资本这个没人疼的孩子也在竞争的世界中慢慢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要我承接你那破摊子,没有问题,将此段铁路的运输权给我作为交换就OK。这当然只是个人的猜想,但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不及早从制度上明确,这样的幕后交易将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生。遥想当年,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打败众多对手,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以大量的货运量与铁路公司进行条件交换,使他轻而易举间接控制了对手的运输命脉。发展到后来,每一桶油要运到铁路上去,事实上都得经过洛克菲勒点头同意才行。回过头来看未来中国,有可能出现铁路皇帝吗?有没有第二个类似洛克菲勒这样的人物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访问我的所有文章
其它文章:做公司与婚姻是如此相同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有何不同
有多少忽悠正在进行
技术呆子与市场营销的十个区别
哪些能力是商人必须具备的
中国三大经济怪现象
从三个层面解读企业未来走向
如果把企业比做人的身体,细节问题如同毛细血管,战略发展就如同大脑。大脑指挥毛细血管把血液送往身体的任何部分,使身体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毛细血管偶尔受点小伤,至少不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一旦大脑出现任何问题,比如发出错误指令,对企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如何把握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个重大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条理性上看,可以从三个方向去把握,一是宏观层面,新闻联想解读;二是中观层面,各类导向性对企业的影响;三是微观层面,企业内外。
一、宏观层面
这个层面主要是指国际环境的震波,简单地讲就是时政要闻对金融的影响。如果把社会比做金字塔,塔尖是金融,塔中间是贸易,塔基则是生产制造。塔尖最小,影响力却最大。为什么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这是因为金融直接主导经济发展脉搏,经济的核心都是围绕金融动向而进行。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久,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就越密切。因此,国际上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对国内企业而言,是必须花费一定精力去关注的。国际大事会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判断,使相关部委做出宏观上的调整与控制,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
如果我是供应液化气的,就一定会关注伊拉克战争;如果我卖电缆,就会关注黄金价格的走向。宏观层面的东西带有一种导向性,它会直接影响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走向就是这只看不见的指挥棒在进行。国内企业经历过混乱局面后,现在开始非常重视宏观层面的影响了。
二、中观层面
这个范围显然要比宏观层面小得多,但其影响力对企业而言更具体。即便是一家跨国企业,也必须时刻关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整个国家的经济方向一旦做出调整,就意味着企业将要发生变化,未来的发展可能会与目前的计划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有时候是些微的改变,更多的时候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观层面受宏观层面的影响,但更具体化。比如国家政策变动、行业整合,再比如当地的经济目标转变,地方消费群体发生本质的变化等等。中观层面的东西对企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命脉更多的时候是被控制在这个层面的。
三、微观层面
这一条不用多说了,主要是指企业内外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向,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用户的改变等等都是企业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变化则更具体,战略上应对政策解读进行调整,对管理细节的重视。
欢迎访问我的所有文章
其它文章:做公司与婚姻是如此相同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有何不同
有多少忽悠正在进行
技术呆子与市场营销的十个区别
哪些能力是商人必须具备的
中国三大经济怪现象
个体户政策将进一步放宽
写下这个题目只是个人的一种猜测。
前段时间某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个体户相比前些年减少了800万之巨,给国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诸如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市场环境确实变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另一方面,显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着紧密的联系。试想,流失的800万个体户全部加入打工者的行列,与初出校门毫无工作经验的上百万大学生抢同一个饭碗,社会的就业压力岂能不增大!
为什么会流失这么多的个体户?主要在于,政策的倾斜直接影响到个体户的生存发展。过去国家对个体户是支持发展、鼓励、大力扶持的态度,税费上享受许多的优惠,整个市场环境较为宽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宏观方向发展的考虑,工商税务部门已经开始向开公司办企业的这部分人进行政策倾斜了。而普通个体户,特别是那些从事普通行业的这部分人,难以享受到税费上的优惠。而众多行业日趋微薄的营业收入难以维持个体户正常的发展需要,许多人干脆关门歇业去打工了。
然而,社会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毕竟容不下数量庞大的这一群人。于是,每年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一年比一年高。再者,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有实力去开一家公司,也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有能力适合开公司。做公司失败的那部分人又如何安置呢?另一方面,社会还有众多的角落需要依靠个体户的方式去解决,比如与广大人民关系密切的早餐摊点问题,公司显然不如个体户来得灵活。
国家宏观调控不能搞一刀切,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应当允许普通个体户大力发展。在国家没有能力完全解决这部分人的生存问题时,给一个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显然是条不错的出路。针对这个问题,不久前天津市公布了一条政策:从明年元月份开始将对全市个体户免征工商管理费。这个问题估计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没多久便公布了免征个体户工商管理费的好消息。
但是,仅仅免征工商管理费显然是不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经济完全释放活力,仅靠单一的产能形态是不实际的,还需要各类经济结构相互补充。社会需要大公司大集团为国家外汇出口挣美元,社会同样也需要个体户解决人民吃喝拉撒的小问题。如果政策管制过于僵化,显然不利于个体户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考虑,对于个体户,国家将会有计划地、有区域地、有批次地进行政策优惠,以资鼓励。其中对社会影响力巨大,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国家还会出台相应的政策。
欢迎访问我的所有文章
其它文章:做公司与婚姻是如此相同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有何不同
有多少忽悠正在进行
技术呆子与市场营销的十个区别
哪些能力是商人必须具备的
中国三大经济怪现象
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
一、市场环境由计划经济演变成自由竞争的情况下,管理出效益的说法得到众人的高度认同。对于企业来讲,总希望寻找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发展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鉴于国情的特殊性,在市场秩序尚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没有哪一种管理模式可以称得上是万能的。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让管理者一劳永逸。对企业管理层来讲,不存在最好的管理方法,只存在最适合的管理方法。
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不一样,员工组成不一样,资本实力不同,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别家的管理模式。早些年,某些企业大力改革,进行全面西方式管理,然而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的管理方法有其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国内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些在西方的企业中可以实施的东西到了中国的企业就得变样。有人说西方的管理方法最科学,这种提法有失偏颇。西方的管理有其长处,一是合理的制度,二是强调细节,三是用数据说话。换个角度看,西方的管理方法应用在西方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此种管理意识已经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此氛围下,用制度管人是合理而有效率的,而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尚处在人管人的阶段,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毛泽东式的管理,家长式的管理,这样的方法或许不适合资产过亿层级结构复杂的大集团,然而,如果仅仅是老公当老板,老婆做会计的私人中小型企业就未必不合适。对于由夫妻二人带领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讲,用高薪去聘请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职业经理人显然不适合。特别是许多家族式企业,请职业经理人屡屡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在经营观念,在企业文化的认同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老板一人大权在握,企业灵活性强,船小好调头。一旦市场发生风吹草动,小企业能够很快根据市场环境做出合适的调整。这是臃肿的大企业,管理部门众多却少有真正管事的负责人所不能相比的。所有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因此,小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逐步通过合理的制度来替代老板一人拍脑袋决策。
四、无论哪种管理方法,目的都是希望使企业更有效率地运作。管理到何种程度最适合企业的发展,这个度不好把握。中央集权式管理会使企业陷于制度,缺乏应变的灵活性。若企业管理不到位,则凝聚力不强,员工流动频繁,企业难以长大。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讲,最好的管理方法应当是适合企业现阶段及未来长远发展目标的。
欢迎访问我的所有文章
其它文章:做公司与婚姻是如此相同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有何不同
有多少忽悠正在进行
技术呆子与市场营销的十个区别
哪些能力是商人必须具备的
中国三大经济怪现象
圣诞夜的商业联想
寒冬的圣诞夜让所有人都非常高兴:年轻人高兴的是可以借着外国洋节的名义大吃大喝一顿,轻松玩乐一夜;商家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利用这莫名其妙的节日名义大搞促销,将往日积压的货品通通甩卖光,价格比平日还贵,销量却是平时的好几倍。这样的好事除了节日还在哪里找?
如果有可能,今年的圣诞夜我计划这么过。
一、买断全市所有公园的平安夜零点敲钟权,然后在平安夜前三天上网进行拍卖。此次拍卖最低竞价人民币666元起;取谐音“六六大顺”之意。拍卖不设上限,价高者中标。如果你以为666元是敲六下钟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最低价只能敲一声,而我正常情况下钟声必须敲六下。因此,为保持钟声的连续性,此次拍卖要求竞标人必须一次性买断六声的权利。试想一下,当平安夜全市所有公园的钟声响起时,是多大一笔数字。
二、平安夜许多寺庙都会整夜开放,供游人玩乐。节日自然少不了吃的东西,而寒冷的夜晚来上一晚热气腾腾的元宵该是多么暖和!因此,我圣诞夜的第二个计划就是买断那晚所有寺庙的元宵独家经营权。经营时间:从平安夜下午六点到早上八点。经营范围包括:寺庙前门,中门,后门,大门,小门。一句话,寺庙周围可以有许多摊点,但只允许有一位经营元宵的老板。我一个人也那么大的功夫去经营这小本买卖,鉴于分身乏术,干脆提前把各庙的独家经营权转让给望眼欲穿的小贩就是了。根据各寺庙平时初一十五的人流量,人气高的寺庙,转让价格自然高人一等。做生意,取个名字就图个吉利,这转让价格嘛,888元起吧,取“路路发”的意思。
三、买断全市所有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平安夜零点时刻。时间:零点钟声前十秒直到钟声响起后三分钟。然后在所有平面媒体发布铺天盖地的巨幅广告:平安夜向你的心上人求爱,让全市人民见证你浪漫的爱情,黄金三分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由于目前国内尚无个人买断公众媒体时间进行求婚的先例,此举可说是前无古人。鉴于形式特殊,加之在公众中间影响力较大,这一款就不做低端了,直奔高端路线,前不久参加亿万富翁相亲大会的富豪们就是目标客户群。当然,如果你乐意,可以一次性买断该地方所有电视台的这几分钟。如果财力有限,就只买一个频道就够你浪漫一回了。至于此款价格嘛,暂时定为八万八与九万九两个档次。还是采用集中拍卖的方式,考虑到税收等麻烦,拍卖场所暂时保密。
当然,以上三项权利均可转让,发包。细细算笔帐,这三项权利已经足够个人买圣诞礼物了,小女子没见过大世面,大的生意俺算计不来,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各位看官别笑。
中庸之道
如果再退回去七年,基本不屑于讨论这样的话题。20出头的年轻人喜欢较真,个性率直,常剑走偏锋,做事锋芒毕露,内心有着无比高的成功渴望,无知者无畏是最好的注解。殊不知,任何的成功来之绝非易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空有远大的目标,不懂得从小处做起,慢慢地那理想就变成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了。
对于环境的理解是随着时间而逐步改变的。有段流传很广的名言是这么说的,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周围的环境,就要想办法努力改变它;如果不能够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就想办法再换个环境试试。树挪死,人挪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如果换个环境仍然没有办法适应呢?照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最后会得出一个什么结果。虽然有点哲学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东西把牛角尖钻透了之后,反而知道该如何轻松面对了。就象经历过的人,无所畏惧。但这种无所畏惧和无知者无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后者是初级阶段,前者提升的层次更高,视野更开阔。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几千年的东西,毕竟对后世有所启迪。以前对于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狭隘,总以为是抹杀个性之事,这其实是不懂得如何通过中庸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中庸之道,个人的理解,更多的是为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台,哪怕对方与你的差异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从个人爱好,或者是某些不为人道的小秘密找到话题。
更多的时候持有中庸这样一种态度,可以急事缓办,可以将不好办的事情改变过来,扭转局势。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在战场上,一个人在没有学会如何进攻敌人之前,先学会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说得非常有体会:投资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存原有资本,第一条如此,第二条、第三条同样如此。
什么样的光芒最长久?不是突然一现的流星之光,只有恒星那并不太强的光,夜夜可见,永远在天空中闪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实了,最为稳妥。
中庸并不是放弃自己的立场,虽然许多时候中庸意味着保持中立,但中庸绝不等于平庸。怕就怕,过于聪明,起点不高,看得不远,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为是最误事。因此才会有“难得糊涂”这样精妙的语言。
中庸是一种处世态度,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标。因此,学会中庸,给自己更广阔的天地,中庸与雄心壮志并不矛盾。年轻时候爱走极端,随着阅历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
创业与职业是有区别的
去年看到东方台的创智赢家,虽然有诸多不足,但总体感觉还不算离谱。今年听说编导为了增强节目可看性,特意在选人方面又做了一些改动。目前出现在镜头前的基本都属俊男美女型,视觉上确实比去年强,但这恰恰成了节目的致命伤。看着俊男美女们撕破脸皮地笨拙地学着做商业傻瓜,真替节目组感到别扭。勉强忍受着看完了全场,结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此节目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弱点与商业化幼稚程度让人咋舌。
一、害怕承担责任
非凡队(基本是美女队)选队长的原则不是领导能力与商业头脑,而是因为人人害怕承担失败责任,所以选一个最大的傻瓜出来做炮灰。一旦小组项目比拼失败,队长所承担的责任会比队员更突出,队长面临淘汰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非凡队的美女们并没有明白什么叫创业。试想,一个人白手起家,用十分有限的资金开始创业时,有谁来替你承担责任?创业风险除了你自己承担,是没有旁人可以替代的。如果抱着推卸责任的心态去创业,畏畏缩缩,又如何能够迈开第一步?再换个角度看,这种心态只适合于大机构中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不适合创业者。所以,充其量,非凡队的美女们只是一群职业化的白领,连创业的心理准备都没有做好。如果要选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你敢选这样一群人吗?
二、恐惧对手
此次要求两队长分别从对手队伍中挑选三名队员,但有一名来到女队的男队员讲了一句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话:比XXX你能比得过阿申(男队队长)吗?这样的话个人以为非常不应该出现在讨论商业项目的过程中。只见对手长处,不去寻思其短处,又如何能够打败对手呢?希腊神话中那个全身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的神不是还有一片被树叶遮到的地方是最柔弱的吗?如果一个人抱着恐惧心态做事,怎么做得好?当初沃尔玛面对强大的凯马特恶意降价,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让半分,就不会有今日的局面了;戴尔电脑的开创者当初如果也这么想,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戴尔这个品牌出现。
要知道,当你开始创业时,就是一步一步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竞争对手并将其个个打败的过程。竞争对手可能比你强大,但强大并不代表没有弱点可寻。因此,这样的话出现在讨论项目的过程中,除了打击团队信心外,别无他用。
三 离真正的商业太远
虽然俊男美女们都穿上了非常职业化的职业装,但他们的表现一点也没有体现出训练有素严谨灵活的商业精神。试想,如果你作为核心,带领一帮人创业,会不会连各人负责哪方面的事都不分配清楚?在现实中这可能吗?一个连分工都不清楚的队伍又如何能够称为团队?最为可笑的是,作为队长的美女博士居然还需要在市场调查这样的基本程序上与队员纠缠半天。 更为让人鄙夷的是,直接派员工到对手的摊位前争抢顾客。难道就不能动动脑子巧妙避开对手的展位,在商场门口就将顾客领进自家的展位?再或者,在商场前就将顾客直接带走?如果连这个办法都想不出来,也不要妄论竞争了。当着顾客的面争抢,这种有失水准有失风度的事大概只有聪明奸诈低层次的小商人才做得出来。
所有这些体现出来,给人的感觉,这只是一群互相倾轧用心险恶的男人与女人,心中没有大格局,站不高,看不远,可以断定,这样一群人,创业之路不会走得太远。
为何驾校生存堪忧
重庆的驾校非常多,中等的,小规模的,随便就能数出几十上百家。几何时,驾校一度是非常敛财的一条捷径,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中,驾校风光一时。单是一位驾校教练的年收入就让多数工薪族望尘莫及。然而,市场经济加大了竞争,也增大了驾校的生存难度。目前,多数驾校已经处于勉强维持的边缘。校长们都开始感叹生意难做,学员不好招。究其原因,有这么几条。
一 缺乏长远规划。要说生意不好做,校长们应该首先找自身的原因。船航行不好,一定首先是舵手出了问题。多数驾校都只是简单地遵循拿地盖房招生培训的老路子在走,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作为驾校的校长———老板,既不注意驾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注意扩大驾校影响力,更谈不上树立独立的教育品牌意识,最终只能走上和同行血拼价格这一条死胡同。
二 驾校只被许多人视作敛财的一种手段,没有人把它当做事业对待。既然是敛财手段,当然免不了有急功近利的行为,心态决定生存形态,许多时候,为了眼前利益损失长远利益的事便会发生。
三 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驾校的吃拿卡要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是在目前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教练私底下向学员明示暗示送礼的不在少数。虽然各个驾校都规定了不允许教练对学员进行吃拿卡要,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落到实处。从中可以看出,多数驾校明显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与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 员工素质适应不了驾校的快速发展。获得一张驾照现在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普通的技能了。学员的素质过去普遍偏低,现在学员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驾校教练却还是脏字不离口,加之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好,吃拿卡要,怎会不严重影响驾校的声誉呢?驾校,说穿了就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服务行业都有规定的文明用语,而对于驾校教练,并没有看见哪家驾校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训练用语来。
五 在扩大生源上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虽然许多驾校都制定了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介绍一个学员多少钱,但实行效果不明显。再者,驾校对生员情况没有作细致调查分析,目标客户群不明显。表面看去,大车小车学员各式各样,生源比过去要更广泛,但为什么驾校反而感叹生意难做呢?实际上生员有它的特点。比如大车学员,一般来自相对贫困的地区,将车技当做谋生的手段;小车学员,多数是写字楼白领前来学习,只是将它当做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然而,从来没有看见哪家驾校将宣传海报贴进写字楼。可见,在扩大生源上面,多数驾校都只是利用大家已知的方式,没有开动脑子去向潜在客户宣传。一项生意,如果不肯动脑子,最终只能沦为平庸。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分析,要深究,必须深入此行业了解。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0年08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